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列表
近六十万观看人次!南黄海西岸野生麋鹿生境廊道直播反响热烈
发布时间:2025-08-19

8月15日,他乡亦故乡,神州处处是吾乡“39头麋鹿回归39年的故事”大型融媒体行动的第八站回到起点大丰,区融媒体中心在我区川东港美丽海湾开启直播,带领观众一同漫步南黄海西岸野生麋鹿生境廊道。新华社APP、交汇点APP、大丰融媒视频号、抖音号,智慧大丰APP全网同步直播,形成全域覆盖的融媒传播态势,全网点播量近60万。


图片


直播主会场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和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创办人马连义为观众讲解。除了大丰域内,直播画面中还展现了麋鹿在南通通州湾、如东小洋口、东台弶港镇巴斗村、射阳沿海滩涂等地栖息生活的场景。傍晚时分,江苏中部的漫长海岸线上,大批的野生麋鹿在沐浴美丽夕阳。“我在野鹿荡这里已经十几年了,其实每天都可以看到麋鹿,但是第一次这样直观地看麋鹿在江苏沿海的生活画面,感觉像是在观赏一幅千里江山图,很陶醉,很自豪。”马连义说,野生麋鹿生境廊道这片区域生态系统完整,集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为一体;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经停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持续推进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是长三角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保护的典范。“1998年的时候麋鹿在这里被放归野外,在它们繁衍成为很大的一个种群之后,很多麋鹿北上南下,向南走的麋鹿到了东台、如东、通州湾,2005年,南通首次有了野生麋鹿的记录,2010年射阳种群形成,到2018年的时候,我们这个走廊开始有了一个雏形。”蒋志刚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麋鹿的迁徙是有一定规律的,马连义介绍,为什么麋鹿走到射阳港那边没有继续向北?因为这里是淤长性海岸,每年新增的大量滩涂,给麋鹿留足了生存空间,而射阳再向北到滨海县附近,就变成了典型的侵蚀性海岸,那里村庄密集,缺乏缓冲带,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自然边界。再往南看,通州湾过去就是长江,麋鹿虽然有很强的游泳能力,但是在没有强烈的外部刺激情况下,它不会轻易涉险,所以目前能看到的最南边的野生麋鹿出现在通州湾。加之沿线的228国道,两侧设置了野生动物出没警示牌,让包括野生麋鹿在内的动物们能够安全穿越人类区域,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片


而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第三核心区,直播画面里这片广袤的湿地平原,景色如画。“从1998年起,我们保护区数次进行麋鹿野化放归实验,截至今年,我们这片区域的野生麋鹿已经达到了1000头,现在全世界麋鹿一共只有12000头,而在咱们保护区内生活的有5000头,在江苏沿海有3600头野生麋鹿,是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保护区安全保卫处负责人薛丹丹表示,曾经在大丰沿海滩涂生长着大量的互花米草,这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度非常大。谁知麋鹿被野放到这里以后,互花米草的嫩芽成了它们喜欢的美食,麋鹿的大量啃食控制了互花米草的疯长,原来被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露了出来,沙蚕、泥螺、蛤蜊等浅水小生物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渐渐地这里也成为了鸟类的天然食堂。这里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大通道上的重要栖息地,麋鹿功不可没。


图片


马连义介绍:“我们这条生态走廊,它的生态价值在于既是麋鹿等陆生生物的‘生命通道’,也是西伯利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形成‘天上飞鸟、地上麋鹿’的立体生态系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内容。同时它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也非常值得探讨,在这条生境廊道上可以看到多种经济形态,比如说通州湾和大丰港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沿线还散布着大量的文旅示范项目,甚至因为生态优良,我们还吸引了很多优质高端项目,比如野鹿荡是世界暗夜星空保护联盟成员单位,2022年建成的北京时间观测站,通过监测恒星位置校准世界时间,将尖端科技与生态保护巧妙融合,印证了‘科技为自然服务’的理念。这种‘生态+科技’的双重叙事,使野鹿荡成为全球湿地保护的标杆案例。”


图片


“生态+科技”“生态+经济”都是这条生境廊道展现出的独特价值,生态美学也令无数人沉醉,自从1986年麋鹿回归,人们对它的记录与赞美就从未停止。杨国美老师被誉为麋鹿摄影第一人,因为坚持30年拍麋鹿,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项—金像奖。马连义、蒋志刚写过很多关于麋鹿的书,还有很多从事麋鹿瓷刻、麦秆画的非遗传承人,麋鹿艺术已经成为一门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门类。

图片

本次直播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热议,评论区的留言好评如潮,错过直播的观众可以在“智慧大丰APP”观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