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列表
山河入画 笔墨随心
发布时间:2025-08-22
624cfad0cfc12d5b959dabb1bc14f4c0.jpg



ENJOY IN SUMMER


《山河入画 笔墨随心——张大千·齐白石绘画特展》在盐城市博物馆临展厅正式启幕。此次展览精选两位大师各时期的代表作近40件,包括张大千壮丽的《雁荡山观瀑图轴》《华山图轴》,以及齐白石充满生活意趣的《虾蟹轴》《葫芦轴》等传世经典。展览将引领观众走进大师的笔墨世界,领略他们如何在传统底蕴与现代精神、写意挥洒与工笔精微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最终开创出各自辉煌独特的艺术天地。



领略大师笔墨,感悟中国美学

——






黄色复古中式非遗文化宣传活动手举牌KT板 (4).png


本单元带您纵览张大千跌宕起伏的艺术生涯。从他早年“师法古人”(学习王蒙、唐寅、石涛等前辈),在临摹中深研传统笔墨精髓开始;再到中晚年“风华绝代”之时,看他如何融合中西艺术,开创出惊艳世人的泼墨泼彩技法,将中国山水画推向气象万千的新高度。无论是早期工笔花鸟的细腻传神,还是晚年泼彩山水的磅礴淋漓,无不展现其“五百年来第一人”的非凡才情与不懈探索。


张大千 《喜鹊图轴》


向上滑动阅览

以工笔重彩绘一只灰喜鹊栖于树梢之上,山石则用青绿之法与干笔撕毛的喜鹊形成反差。此作是张大千早期工笔花鸟的代表作。其下有长题:“今年避暑故都为时最久,得与梦百、慎生、非闇诸公昕夕过从,濡染成习,遂试为花鸟,非闇近更以小喜鹊一只见贻,因得玩其饮啄栖息之状,辄写此纸,颇能仿佛,使诸公见之,或不将笑予初事涂鸦,便欲于无佛处称尊也。”


张大千 《雁荡山观瀑图轴》

向上滑动阅览

此作作于1937年5月,绘雁荡山三折瀑。4 月,张大千刚刚与黄君璧、谢稚柳、方介堪和于非闇同游雁荡山,此作蓝本便应是在雁荡山写生所得。此作自述仿石溪道人(髡残),可是从画面来看,除了浅绛用色风格近石溪,其笔墨皴法仍更近石涛,也就是说张大千在临仿古人的技法风格时,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评判和取舍,并能融汇百家自是有一套,源于自己对绘画艺术理解的标准。



黄色复古中式非遗文化宣传活动手举牌KT板 (5).png


本单元聚焦齐白石笔下充满生命力的日常世界。集中呈现他最富代表性的蔬果花卉,这些“带有泥土味的形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与生活情感。同时,您将走进他精妙入微的草虫王国,看大师如何用数十年功力“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将平凡生活中的烟火气升华为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连西方大师毕加索也为之赞叹。


齐白石 《乌鸦轴》


齐白石 《虾蟹轴》



黄色复古中式非遗文化宣传活动手举牌KT板 (6).png


本单元将两位大师的艺术置于更广阔的20世纪中国画坛背景下进行对照与连接。张大千的壮阔山水与齐白石的微观草虫,张大千的文人雅致与齐白石的质朴天真,张大千的浓墨重彩与齐白石的简练笔墨——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路径,却共同指向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突破。


张大千 《山水图轴》


齐白石 《红梅栖禽轴》


展览通过展现他们与吴湖帆、徐悲鸿等同时代大家的交流互动,揭示了各自的创新之路:张大千秉承“师古人、师造化而求独创”,齐白石则力行“衰年变法”,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最终,他们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不可逾越的艺术丰碑。


展厅现场



当张大千的泼彩云山与齐白石的水墨草虫在盐博交相辉映,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千峰万壑、一花一叶,更是中国文人以天地为画卷的旷达胸怀。山河本无界,笔底见真知,让我们以此次展览为引,共同感悟中华美学精神的生生不息。




博物馆公开课预告